1.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 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良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观点反映出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对人民宽刑薄赋
    C.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5.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推出高2.561 m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辅以由39句《论语》经典名句设计的文字浮雕墙,以“孔子厚德仁爱的文化胸怀铸造城市灵魂”提升了展示内涵。下面四句话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开篇序语的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君子和而不同”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