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其中“亡国”的“国”指
A.夏 B.商 C.西周 D.宋
3.《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