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
2.“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这一观点
A.怀疑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B.肯定董仲舒“阴阳五行”学说
C.否定董仲舒的学说 D.肯定董仲舒学说的影响力
3.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认为,“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夫。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夫……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否定孔子的权威 B.完善心学体现 C.重建儒学的信仰 D.批判专制思想
4.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5.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