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所给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为最佳选项
1、“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C.私学的兴起
D.士大夫的崛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根源”“根本原因”之类的题目肯定是首先去考虑经济,本题考查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即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井田制瓦解。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经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