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点预测】
高考试题对此考点的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将其融于其他考点进行综合检测,这样就往往给考生造成一种假象:高考命题不注重对修辞的考查。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命题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大趋势,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地方卷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修辞类试题的考查力度。
2014备考中广大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夯实基础
1.熟悉九种修辞格的特点,明辨易混辞格。虽说单独考查修辞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辞格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比较而言,修辞格中的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对比和映衬等手法容易混淆,平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熟悉九种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比如有的使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有的使表达更充实丰富等。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鉴赏文学作品和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有助于鉴赏和表达。
3.形成整体阅读观念。某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主题紧密相连的,修辞句往往是上下文意的延伸或者含蓄表达,解读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必须结合上下文文意。
4.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既考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正确,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二、学会运用
对辨识题,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对鉴赏、阅读中的理解题,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内容进行具体阐释;而对表达作用的理解,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对运用题,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评价性的题目,目前不很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而在“半壁江山”的作文中,也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恰当、灵活、综合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只有平时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多积累、多使用修辞,才能逐渐培养敏锐发掘修辞的语感和提高灵活运用修辞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