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分析
《“五四”运动》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文明历程专题的第四单元第17课的内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概况及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
②、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对五四运动彻底性的探究,学习历史时间评价的基本思路。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是斗争胜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