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2.“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民为贵……君为轻” 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
4.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宋明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思想体系
6.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