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是,因为他身处乱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所以后世的文人比如司马光等,就对他很不齿。在这些文人看来,他的行为就和那些一嫁再嫁,一生经历过很多男人的荡妇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
A.民族气节 B.宋明理学 C.君权神授 D.文化修养
3.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4.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描述中国科技:“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为政治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B.史书中关于日食的记载不准确,不足为信
C.记录者为取悦统治者而弄虚作假,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
D.记录者可能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以此劝谏统治者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