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 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C.周王室的衰落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2.“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右图是秦朝的权力结构示意图。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B.削弱相权,力强皇权
C.丞相权力受到制衡,避免暴政
D.丞相只能传达皇帝旨意,没有决策权
4.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5.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B.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
C.是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D.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
6.“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A.民主政治的发达 B.人文思想的盛行
C.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