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 )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3.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其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
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4.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一天,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这个名字刻在贝壳上。因为听烦了一个人的名字行反对意见的民主权利,似乎成了所有民主制度一大难题。该则材料表明雅典
A.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制存在着局限性 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
5.《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
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 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
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 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
7.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