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编辑
语文: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讲解与例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644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4/1/24 8:41:1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在儒家文化的大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继往开来,高举着“仁政”“民本”的大旗,奔波于各 诸侯间的黄尘古道上,想以自己单薄的力量阻止那些“非义”的战争;他著书立说,阐释着自己“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仁者无敌”的政治观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历史湮没了黄尘古道,而他的思想凝聚成了光照万世的《孟子》。学习孟子的文章,一要了解其思想,二要学习其论辩方法。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游说梁惠王的一篇说辞。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时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混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和政治理想。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这其中就有孟子。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说明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 样一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 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 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其学说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