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这段材料说明作者主张政府
A.发展农业要依赖百工 B.注意农工比重适当 C.将百工置于本业 D.任由农工消长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我国古代就提倡的“精耕细作”的作用是能
A.充分实现重农抑商 B.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产量 D.使劳动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有人归纳古代某项生产技艺如下:“选泥和泥、拉坯、施釉、喷釉、装窑、祭神、出窑。”这项生产技艺是
A.青铜制造 B.棉纺织造 C.兵器制造 D.陶瓷制造
4.对于“市”的严格管理,我国古代主要通过什么手段加强控制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提高人文素质
5.由于“土地可以固定人”“商业意味着平等的要求”这些常识,所以千百年来的封建君主们都坚决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由此可见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自身统治地位 B.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C.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 D.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6.马寅初在讲民国经济时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治者是一种公私不分之统制……”这些“大官”指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大地主 D.大商人
7.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