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
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
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
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
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
理解正确的是
A.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B.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C.“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D.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2. 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 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与资产阶级民生主张相同
3. 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1980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如一座亭子,烟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即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②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
③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环保意识
④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