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在以下孟子的话中,说明其主张人性本善的是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B.思诚者,人之道也 C.以德服人 D.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5.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6.战国时期的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7.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除反对君主专制,还有
A.提倡“经世致用” B.提倡理学 C.反对重商政策 D.提倡道学至尊
8.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人的思考标准应该是
A.孟子学说 B.自己的判断 C.程朱理学 D.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