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l09次之多,下列对这种情况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孔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B.表明“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C.“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D.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1.B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仁”字的多次出现,可表明B符合题意;“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且与题意无关,排除。注意区别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2.春秋战国时期,告子曾与某人辩论人性问题。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不分于东西也。”某人反驳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此人可能是
A.孟子 B.荀子 C.老子D.孔子
2.A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的意思是“人性的善良,好比水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本性),水没有不往下流的”,这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
3.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和这一方针有关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3.A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思想、言论比较自由开放,从而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4.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