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使用 ③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力水平 D.劳动力短缺
3.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
①制定和颁布法律 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5.西汉文帝时晁错上书说“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一年勤苦劳作,“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夕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这主要反映了
A.赋敛不时使农民受到额外剥削 B.编户农民承担沉重的赋役
C.农民占有土地很少,但负担很重 D.商人趁困苦之际兼并农民土地
6.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①西汉设置刺史制度②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③宋代设置承宣布政枢密三司等机构④明代设置内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7.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
8.《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 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