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 B. C. D.
2.《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3.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4.解读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
①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5.侯家驹先生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6.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7.据“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
8.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
(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