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
2.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3.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
C.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 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花和尚鲁智深要求铁匠帮他打制兵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5.明清时期出现了“弃儒就贾”的现象。其原因是( )
A.科举制度被废除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6.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7.“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织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织业衰弱,上海近代纺织业发展
8.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9.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
发展状况 时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