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随堂巩固人民版必修1
1.(2013·广东·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战国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后伴随着宗法制的衰落,百姓成了一般平民的 通称。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已经走向崩溃、瓦解,故与题意不符;百家 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现象,与题干变化无关,故正确答案选B。
2.(2 013·海南·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深刻理解历史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是宗法制。宗法制度除了血缘关系的特征外,还有政治等级的核心特征,在分析选项时要把这两点考虑进去。选项中A项中的习俗与两处特点没有关系;B项中的“嫡”反映了血缘关系,“长”反映了等级关系;C项没有体现等级关系;D项只强调了身份、地位、门第的对等,不能完全反映政治等级关系。
3.(2014·山西四校联考)“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材料中未能反映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