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说明文化是
①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②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圣人用以自省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知识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答案解析】 A 解析 :题中引文天文指的是自然规律人文,指的是人伦社会规范。其意是说,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 圣人治理国家,是先利用文化和道德(使众人服的),然后才运用武力(使众人服)。只是运用武力得到国家的人,(众人)不会降伏。文中强调运用文化治理国家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只有优秀文化、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③④观点错误;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关键是要正确解读引文的含义。
2.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振兴文化产业之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②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③文化产业促进人的进步 ④离开社会效益会影响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解析】 D 解析 :健康的文化产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落后的文化产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①③的说法不准确。②④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原因,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因果型选题题,要求选出原因。需要仔细研判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3.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