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1:明治维新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15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4/12/8 15:05:3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复习学案:明治维新(人民版选修1)
班级:          姓名:         学号: 高考资源网

 题
复习专题八   明治维新
授课时间
 
课时
1
主备人
 
内容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课前诊断】
1.下列对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 ②政治上推行幕藩体制 ③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
3.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全力 
5、下列对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 ②政治上推行幕藩体制 ③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开④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 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7、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有(  
    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影响很大 ②民族主义甚嚣尘上 ③藩阀以天皇的名义长期垄断政权 ④天皇崇拜思想严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首先以武力叩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    )
  A. 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9.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为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
①废除藩国,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②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③取消等级身份制 ④取消武士阶级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五条誓文》是    ( )
  A.改革派的誓言                  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
  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       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疏理】
一、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
1、政治:倒幕运动的成功为维新运动提供了政治保障。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3、阶级关系:人民贫困,进行反抗斗争;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不满政治上无权地位;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
3、外部原因:西方列强侵入日本,统治危机加深。
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1、破除旧政治体制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3)明治政府还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殖产兴业
1)最初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方针。
2)其次,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
3)第三,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
4)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将官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殖产兴业政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富国强兵
1)19世纪70年代初,根据山县有朋的建议,明治政府颁布了天皇诏书,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封建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2)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日本注重对本国军事人才,设立了专门的军事大学,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3)改革军事机构,逐渐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直接隶属于天皇。
4)日本政府“鼎力”扶植军事工业。
5)为了维护国内治安,明治政府还逐步建立起了近代警察制度。
4、文明开化
1)首先整顿旧的教育机构。
2)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3)明治政府废除了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
三、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
3)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信心。
2、局限性:
1)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2)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重难点突破】
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
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政治上: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日本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典型例题】
资产阶级社会的未来使命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在轮廓上),建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使命似乎是已经完成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中国和日本门户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事件是什么?
英国和美国;鸦片战争和黑船来航
2、日本的门户被打开以后,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政治上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    )
 ①军事工业     ②重工业 ③交通运输业         ④通讯业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    )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宜传自由平等    ④反对对外扩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4、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5、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二、问答题
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异:①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每点2分,合计6分)
同: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每点1分,合计4分)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