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3、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某地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设中书门下
5、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6、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7、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