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说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则探究的是“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
①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基础
②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
③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D 分析题干可知,历史学是属于个性(个别)、历史哲学属于共性(一般),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源于个性的抽象概括,共性可以指导个性,故②④符合题意。历史哲学以历史学为基础,①错误。共性与个性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③不选。
2、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内容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④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D 王充的观点认为人死不能为鬼,是唯物主义观点。①认为人的生死富贵由天命决定,是唯心主义观点;②认为阴阳二气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清代的戴震认为“道”是物质实体的变化过程,“道,指其实体实事之名”,“实体实事”即是指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他认为物质实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他把这种变化称之为“气化”,其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认为我的灵明决定一切,是唯心主义观点。①④与王充观点蕴涵的哲理不一致,该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