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专练]
1.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说法都正确的是 ( )
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SO
B.将含有SO2杂质的CO2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可获得较纯净的CO2气体
C.某钠的碳酸盐(含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试样0.168 g,将其灼烧,冷却,并用托盘天平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根据质量是否变化,可确定样品的组成
D.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用稀硝酸进行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进行检验
解析 A项,加入BaCl2溶液后,可能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盐酸的有Ag+和SO,而不能肯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本项为试剂添加顺序操作错误;B项,混合气体通过KMnO4溶液时SO2被氧化为H2SO4,再通过浓H2SO4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正确;C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只有0.1 g,通过称量不能体现出加热前后的质量变化,错误;D项,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发生水解,生成Br-,用稀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可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正确。
答案 BD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实验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B.用烧碱溶液滴定醋酸时,应选用石蕊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颜色为紫色
C.将KNO3和Na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可分离得NaCl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