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小综合练
一、选择题
1.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 ④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开平碉楼从产生到成为“群体建筑形象”,这一过程既说明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故①②正确;③④说法都太绝对,对传统文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故选A项。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两幅作品一副以建筑为主,人物为辅;另一副以人物为主,建筑为辅,各有所长,又互相呼应,相映成趣。两幅《清明上河图》( )
①都属于中国传统文艺 ②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④都被誉为凝固的艺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艺,①②③符合题意;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老子以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道德经》的学术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而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观念,说明文化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老子思想也影响到周边国家,说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①②④都可选。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排除③。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