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编辑
【精品课堂】2015届广东生物二轮课后对点集训7遗传的分子基础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80 K
    上传用户xueshan
  • 更新时间2015/3/13 12:09:4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7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课后对点集训()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甲图中将R型活菌和S型死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向S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乙图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C.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在上清液、沉淀物中

D.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解析】 A选项正确,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中,并表达了S型细菌的遗传性状;B选项错误,搅拌的目的是让未侵染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分离噬菌体外壳和细菌;C选项错误,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上清液中;D选项错误,若用无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答案】 A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