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辛弃疾《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的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好看见明月东升?对此,哲学家王国维先生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源自辛弃疾的猜测
B.表明艺术来自于科学探宄
C.表明认识一定要以感性为基础
D.是辛弃疾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合理想象
4.“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洞察眼前的一切,而在于预见即将发生的事。”这句话强调
A.哲学的任务在于预见未来 B.意识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主观反映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