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长期存在 B.行政效率的低下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官僚政治的弊端
2.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4.《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C.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D.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
5.这次列强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规定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以此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对发生过反对列强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