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学期浏阳一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
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罗运华 审题人:彭晓莉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度”。
这实质上说明( )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2.“百姓”一词,辞海注释:“尚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
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
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
A.奴隶主贵族 B.战国的“平民” 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
3.《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从血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