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2014·辽宁沈阳期中)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墨家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墨家思想。A、D两项是对法家学说的评价;C项是对墨家学说的评价;B项为道家的“天与人不相胜”“道法自然”的观点。故C项符合题意。
2.(2014·广东湛江月考)董仲舒对儒学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统”等思想主张,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者才会接纳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能在西汉确立正统、主导和独尊的地位,所以董仲舒创造的新儒学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答案选B项。A、C两项是以B项为前提条件的,D项没能从思想的角度解决问题,个人影响也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3.(2014·陕西榆林期末)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