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重点难点】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知识整理】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一、萌生的条件
二、萌生的过程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民主思想
1、地主阶级抵抗派
代表: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问题:这种主张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的?有何积极意义?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问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体”和“用”用洋务派的主张怎么解析?其代表人有哪些?
(2)、问题:洋务派有那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