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4月第一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2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白秦而后,民所白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白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26.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T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
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
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27. 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民主共和 B.联俄联共 C.三权分立 D.联省自治
2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T业建设计划”
(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B.有效借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
C.主要缘于与中共对峙的需要 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29. 19 61年,安徽省尝试“按劳动力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T分”。这种做法
A.基本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 B.直接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C.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缓解了T农业经济结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