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1.《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①维护权贵利益 ②注重公平正义 ③重视宗法伦理 ④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
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
3.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
4.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
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7.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