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中学联盟]上海市曹杨中学高考历史复习学案:社会和谐教师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复习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3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6/4 15:52:0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社会和谐
一、中国传统文 化的和谐社会观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道家: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应该顺应自然。
  佛家认为万物都是“佛性”不同的体现,所以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
由此可见,儒、佛、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身和谐
  儒家:孔子提倡“仁爱”,董仲舒推演出“仁义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
  道家也主张以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
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人和谐
  孔子提倡广泛的理解与体贴他人,以此调解人际关系。并以“仁爱”为原则,遵循“宽恕”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将以“和”为主的道德原则制度化,使之成为可操作的“礼”。“礼”的作用就是通过“人和”来实现社会和谐。
  道家也极力反对人与人的冲突。老子向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淳朴民风。     

佛家主张众生平等;鼓励人们多行善,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社会和谐
  一是政治和谐。 “以德治国”与“以仁施政”。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