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5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历 史 试 题 2015.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该思想家应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需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3.《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4.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 B.是在发思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