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2.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3.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当时的李由
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
D.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4.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5.唐代柳芳在谈及魏晋南北朝的谱牒(某一宗族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史籍)时说: “……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着姓士族为之,以定门宵,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