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附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说明: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3年3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学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
A.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C.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2.“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4.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