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中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试题
高一历史
2015.5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建国初,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国政府( )
A.提倡“实业救国” B.开展农业经济建设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为“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为“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6.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服装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勒出”的转变。这种变化后的服饰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