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2.一些史学家常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由此可以判断发生在“元魏”时期著名的改革应该是
A.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改革 D.元世祖的改革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民主共和 D.人民主权
4.古希腊语中的 “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或者“人民的管理”。与该词
汇的形成无关的是
A.古希腊先哲突出人的地位和价值 B.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C.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国家 D.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
5.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
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 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 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 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