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世纪40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入内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地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指出:“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19世纪60-70年代,促使“转型”加速的因素不包括 (  )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刺激
B.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商办近代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
D.外国工业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3.(2013·苏州模拟)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
    
        
            |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 进口 | 1.7亿 | 5.7亿 | 3.4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 中国 出口 | 0.28亿 | 1.66亿 | 5.9倍 |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4.导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示意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