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2015.7
注意:①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②考生务必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上,用0.5毫米黑色签字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随着时间(流逝/流失),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儒皆知的“清明雨”,正是因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心怀(悲戚/悲泣)之人看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人们的这种心理(反映/反应)。“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