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意思是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农业经济开始半殖民地化 D.传统农业受到严重冲击
2.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情况
时间 总销售量(万包) 出口量(占总量%) 内销量(占总量%)
1840年前 6.40 14.06 85.94
1894年 16.02 51.94 48.06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3.以下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评述是( )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 000 5 000
1845年 8 019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①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③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④自然经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