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 规范社会
2.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西汉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 B.荀子提出“性恶论”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科举制的需要
4.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诗》 B《书》 C《墨子》 D《春秋》
5.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制天命而用之。”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6.“未有天地 之先,毕竟也只 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王守仁
7.朱熹提倡的“天理”论能够得到君主赏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和谐了人际关系 B.扩大了儒学的影响
C.维护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D.发展了儒家学说
8.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