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佯儒实法——中国 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 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5、 乾隆年间,有人在北京印书坊进行调查,发现印刷发行量最多的书籍是
A.《海国图志》 B.《明夷待访录》 C.《四书集注》 D.《天工开物》
6、《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
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