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 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 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
此认为黄宗羲( )
A.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 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 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3.《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
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
A.经世济民 B.治国之才 C.心外无理 D.经济管理
4.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 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
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
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目渐科学
5.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