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考生必读:五堂课教你走好高三“理财路”
阅读: 1632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10/30 18:46:57
分享到:

摆在你面前的高三既熟悉又陌生,是否心里还带点紧张兴奋。不时问问:我的高三路,如何走?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怎样挖掘高三潜在的财富?我该怎样以最优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高三,是一门生意,要懂得经营之道才能获得利润。你是已经瞅准机会订好投资方案实干一场,还是坐等观望踌躇不定呢?不如跟着我们听一堂理财课,在高三伊始,握紧手中的银子,整理自己的理财方案,记住:到咱们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第一课

莫不关注VS未雨绸缪

19882月,从国企辞职的他订了几十份报纸,他坚信,认真分析报纸上的公开信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年4月,《新闻报》上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关注,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开市第一天一早,他就买入了三期国库券,等到下午,价格上涨,他一下就赚了800元,这是他当年一年的工资。之后,他又从报纸上得知,全国8个城市的国债价格差异很大,于是,他开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国库券异地交易。到这一年年底,他就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他的名字叫杨怀定,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悉——杨百万。成功后的杨百万在一次访谈中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我就是买对了信息。

理财启蒙: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投资理财,则讲究资金未到,信息先行。在投资理财领域,信息披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是公司将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只有掌握、理清以及运用好这些信息,才能最终在起伏不定的投资市场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的,对于高三考生来说,未雨绸缪,及时掌握高考动态,同样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刷新脑中的高考资讯,才能使自己的财务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坏账”“死帐的产生。

理财实践:刚刚步入高三的你,是否铆足了劲儿想大干一番,或暗自订好了为某座象牙塔的奋斗图谱。但当你打开心仪高校的招生网站时,是否对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艺术特长生……”这些招生术语很疑惑。是否会发出:这些到底是什么考试?我是否有资格参加?考试有哪些程序?”……所以,在制订复习计划表的同时,你更应该上网查看或咨询老师并整理一份高考日程表,通过对信息的整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参加相应的考试。比如,有一些同学有志于成为飞行员,纵横蓝天,那么,就应该及时搜集相关的报考信息:每年912月份,是报考飞行员的学生自荐报名的时间;10月至12月,则是各高校陆续发布招收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自主招生等信息。所以说,高三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要认为搜集这些资讯等于浪费时间,千万不要小看它,说不定,就是它帮你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杨百万不也是从一则看似平常的信息中得到启发,最终成为投资理财的牛人吗?

理财札记: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投资理财和高考来说,其器就是掌握第一手资讯。理财资讯滞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是,投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高考资讯滞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是,别人都已做足准备,你刚想到进京赶考。因此,对于每一个刚入高三的考生来说,高三理财的第一课就是:了解自己的优势资本,通过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使其早日运作起来。

第二课

盲目投资VS理性预期

一只青蛙看见一只秃鹰从空中掠过,刹那间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也能飞起来该有多好啊!于是,青蛙央求秃鹰教自己飞翔。秃鹰委婉并善意地劝说道:青蛙兄弟,你的身体天生是在水中游泳的好材料,而在天空中飞翔并不适合你。但秃鹰经不起青蛙的恳求,无奈地答应了。秃鹰让青蛙用嘴牢牢叼住木棍的一头,叮嘱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张嘴,然后秃鹰咬住木棍的另一头带着青蛙飞上云霄。上天的体验,对于青蛙来说可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妙感觉,它感到自己正在俯瞰大地,于是兴奋地大喊道:我要……”“字还没来得及出口,青蛙便瞬间从空中坠落到地面,摔得粉身碎骨。秃鹰看到这一幕,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幸亏我从没有过要去海洋里畅游的想法!

理财启蒙:与故事中所提到的青蛙一样,在高三伊始,许多考生都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就是没有做到理财大师们所说的理性预期。幸福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也就是说,对于效用大致相当的事物来说,如果一个人盲目行事,好高骛远,预期收益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他所得到的幸福收益就会大大缩水。

同样,如果高三考生在打理自己的资产时,不能做到理性预期,而是盲目投资,那么,他的所得也会大大缩水。许多初入高三的考生和理财菜鸟们一样,都会滋生只要我有钱,投资什么都行的心态,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投资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异想天开。因此,对每一个高三考生来说,及早找准适合自己的规划目标,忌盲目、不切实际,合理预期,脚踏实地,这才是应有的理财心态

理财实践:制定计划,其实就是理财上的预算。说白了,预算就是掂量掂量自己手中的银子,琢磨琢磨要办的事情,然后做出合理的规划。

克服羊群效应,做自己的头羊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指出:假如你在绝望时抛售股票,你一定卖得很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大家都在抛售股票。其实,这就是羊群效应的实践版。事实上,许多高三考生也一样,在制订计划时,不结合自己的资本,盲目跟风,甚至直接照搬成绩优秀同学的做法。不可否认,他们的学习方法或计划中有大部分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有非常个体化、仅仅适应自己的部分。所以,考生们一定要注意剔选鉴别,不能一味盲从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投资理财讲究方法,但方法再多也离不开三种关键心态:忌贪婪、不盲目、独立性。有了好心态,你还怕投资没有收益吗?你还怕制定不出适合自己的计划表吗?

休息其实也是一种投资

休息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这是中国现今最著名的理财专家刘彦斌的一句理财名言。他指出,投资如果看不准时机,那就不如休息,休息也是一种投资。高三考生正处于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当然希望能够把时间掰成两半,然后都用在学习上。可是,古人早已告诉我们,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也就是说,并不是把时间的弓撑满就能获得最大的力量,适当松一松,或许会更有动力。休息也是一种投资,它提醒考生在制订计划表时要留出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时间来缓冲,以便使弓张得更满。

统筹规划,分解目标

统筹规划是理财者必修的一门课程,将所有的事情纳入到统一的规划中,然后细化,做到条理清晰、任务明确。在制定计划时,可以重点将学习任务列出来,然后将其分配到每一周,通过计算,最终确定每一周中可以有多少时间学习,每项内容大致可以分配到多少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忙而不乱。需要说明的是,在计划中一定要安排严格的、足够数量的基本功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适时检查效果,防止资产流失

计划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因此,当制定出计划并实施之后,考生们还应在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适时检查效果。任何计划都不会是一蹴而就或完美无缺的,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适时检查效果,效果好,继续执行;效果不好,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必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理财札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经过演绎,这句话在理财领域被广泛认可,人们说:认识自己再理财!同样,高三考生在抛出手中银子之前更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以最优的投资成本,换回最高的回报率,你手中的资产也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值,而不是最终变成负资产。

第三课

集中投资VS分散投资

有一年,美国的一家银行因为违规营业以及财务上的问题,被联邦政府勒令关闭。该公司被接管后,马上通知所有的存款人前往提款。因为,美国的银行有10万元的存款保障,也就是说,银行倒闭时客户的存款若在10万元以内,都不会受到损失。

可是,偏偏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家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百年老店,是不可能倒闭的,因此,就放心地把毕生的积蓄都存在了这家银行。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毕生的积蓄就这样在一夜间化为乌有,损失实在惨重。

 理财启蒙:其实,上面故事中的投资者就是集中投资的牺牲品。集中投资往往只关注事物某一领域,难以掌控全局,所以容易导致失败。相反,分散投资是将资金分散地投入不同的行业、企业、市场等,讲究投资的组合化,因此也就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初入理财界的新手们,总得被理财顾问教育一番:一定要学会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因为它能有效地降低投资的波动性、分散风险。同时,不要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这句理财界的至理名言也在时刻提醒人们,投资是有风险的,分散投资能够有效地削弱投资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理财实践:将分散投资的理念运用于高三的学习过程,同样适用。时间和精力就是高三考生手中的鸡蛋,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就是排列开来的篮子,如何合理地将鸡蛋放入不同的篮子,以达到最佳收益的效果,就成为了每位高三理财人的必答题。

不同的高三理财人做出了不同投资选择。有些人将鸡蛋全部押在了优势项目”——自己的强项上,以期待该项目能为自己带来巨额回报;另一些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的鸡蛋都赌在了劣势项目上,希望该项目能触底反弹,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事实上,这两种投资方式都是不妥的。押宝优势项目的人,很可能像开头故事中固执地只投一家银行的人那样,一夜之间积蓄全无;而赌注劣势项目的人,则可能最终不能收回成本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是鸡蛋篮子比喻的发明者马克维茨曾提出:关注单个投资远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结合高三的学习情况,这就是说,时间和精力,这个握于高三考生手中的鸡蛋是需要组合分配的:

优势科目,小额投资保稳定

优势项目就是你的强项科目,这是你在高三学习中进行投资组合的基础。不要以为进入高三你的强项科目就可以放任不管,殊不知,不对它们加以巩固和查漏补缺,将会造成你在一些本该手到擒来的题目上失守。对于你的强项科目,可以在每次测试之后,统计和分析失分的题目并找到自己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缺漏。很多同学在自己的优势科目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都做对了,却因没有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而丢掉了宝贵的分值。不要小瞧这些知识系统的基础知识,你所要做的就是突破它们并保持自己的优势科目稳定增长。

潜力科目,不断增投促发展

潜力科目投资组合的中坚力量,每次考试测验,你会发现,总有一些科目的分数不痛不痒,处于你的强项和弱项之中。对它们过分关注,好像每次上升空间不大;对它们漠不关心吧,分数也没怎么下滑。对于这一部分,你应该不断加大投资的力度,力求把它们演变成优势项目。考生们可以在学习和考试中训练自己的状态和做题的感觉,保持一定的练习量。如每三天做一套相关的试卷,周末时就把这一周做过的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分析总结,从而使自己保持做题状态,也可以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劣势科目,重点投资寻突围

突围劣势项目,即攻克弱项,就要深度挖掘其劣势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我们常念叨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面对自己的劣势,只有经过深刻地分析方能找到实际又适合的方法。你在突围的时候,有没有真正认真地去思考过自己的弱项在高考中的客观实际呢?如经过分析后发现自己在数列这一项比较差,那么就应该知道数列包含什么考试内容、考试题型,以及自己具体是哪方面的差错。是对固定题型的方法掌握不熟练还是基础漏洞多?或是学习得不够深入?如果这些情况都有,那么,根据数列的特点,应该注重基础,再掌握一些固定的解题方法,这样,你就不会丢失自己的方向。否则,你可能会做很多的无用功,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你已经擅长的或是本来就不应该花时间的地方。所以,高三考生们应该问问自己劣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突出重围,让劣势”out

理财札记:经济学上,常常会用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来提倡理性投资,切忌毕其功于一役的作法。高三的学习同样是一次投资过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集中投资投太多,风险大,注定不能成为普遍适合的原则;分散合理投资则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对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组合,是高三理财必须铭记的投资原则。

第四课

赚了多少钱VS留住多少钱

一只狗熊发现一大块玉米地,它欣喜若狂,心想:多掰几个玉米棒子回去,至少两天不用去掏马蜂窝了。于是狗熊迅速地行动了起来,它欢快地跑进玉米地,拣了只最大最饱满的玉米,掰下来放到左臂的胳膊窝里。接着,他又用左手掰了只玉米放到右臂的胳膊窝里,就这样掰一路掉一路。最后,狗熊穿过整片玉米地,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玉米的时候,才发现手里仍然只有一只玉米……

 理财启蒙: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在向武大学子阐述理财要义时反复强调:拿到手的钱才是钱。理财大师们也有相似的观点,理财重要的是懂得适时资金回笼

 拿到手的钱才是钱,同样,学到手的知识才是知识。高三是一趟载满梦想、隆隆向前的列车,车上的每一位乘客都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于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读书、背诵、做题,贪多求快,以为惟有如此,才不会被落下。殊不知,这正好触犯理财的大忌:只看投资,不问结果。

一个善于理财的人并不在于他曾赚到多少钱,而在于他能够留住多少钱。同样,一个聪明的高三理财人,也不在于他曾看了多少本参考书、做了多少道练习题,而在于他能够将多少知识留在脑中。

 理财实践:在高三理财的道路上,考生一定要养成适时检查投资成果的习惯,不然,就极有可能像那只掰玉米的狗熊一样,以为收益颇丰,事实却并非如此。投资者会使用一些小方法及时检查投资成果,调整投资方向。同样,高三考生也有一些使知识保值增值的小技巧:

精做题,做精题

畅游股海的人常有这样的感慨:股不在多,能涨则赢。其实,高三学习又何尝不是呢?题不在多,做精就行。现在,一些同学都把做题当做了任务,规定今天做10道,明天做20道,题目做完,任务就完成,也不问题目的质量是好是坏?是否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

精做题,做精题,就是要选择能够带来更大思考空间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来做,做题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归纳,以寻得该类型试题的精髓,这样,对于同类型的试题即可一览而过了,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检验投资成果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别拿细节不当

《细节决定基金投资成败》《投资理财细节全书》,这是近几年在理财界颇受欢迎的两本理财书籍。投资理财给人的感觉一直是高端的,和细节并不搭边。但是,当投资理财渐渐被人们所熟知,才发现,原来细节也是,注重细节也是投资,并且是成本小收益大的投资。高三考生想要最大程度留住资金同样需要注重细节,因为它就像是理财的附加产品,不需你花费更多,却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a.养成审题慢、做题快的好习惯

题干本身就是破解题的信息源,解题之前要认真读懂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从题干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而找到解题方法后,要尽量快地整理好解题思路,牢记高考评分标准,书写简明扼要,快速规范,切忌拖泥带水。但要提醒的是,这里的快是以保证准确率为前提,要快而准确。

b.随身携带一个记账本

问:现今都市白领最青睐的理财方式是什么?答曰:记账。记账也算理财?当然!理财不但包括开源,还包括节流,而记账正是节流的好方法。将每天的开销明明白白记入账簿,不但可以直观地看到资金流向,更有助于月光族们改变消费方式,节制消费。

记账本有如此好的理财效果,高三考生当然没有理由不借鉴。随身携带一个记账本,将每天要学习的内容记入其中,比如,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复习动量和动量守恒、背诵《将进酒》、数学试卷错题整理……然后可以利用课间、饭后等小块时间完成。当这些任务像《魂斗罗》中的难关一样被全部攻克时,你的成就感将油然而生。将零散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只是记账本的功能之一,它更重要的功能则是检查实践成果。试想,每天的账目明白地记录在册,当然,哪些已握在手中,哪些仍在掌握之外,也就一目了然。

c.“基础理财不可放,教科书里见真章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错误地认为只要理好财,储蓄与否并不重要。事实上,合理储蓄是个人理财的基础,只有做到合理储蓄,才算是迈开了理财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相似的,一些高三考生认为教科书并不重要,可统计数字却告诉我们,约有60%的高考题是基础题,也就是说,夯实基础的首要任务是看教科书。如物理书要看三遍,第一遍按节细看概念、背下公式,做书后练习题;第二遍按章把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找到,找一些中等程度的自测题来做;第三遍是贯穿全书,把全书分为力学、电学、磁学、原子等部分,找一些稍难的题来做。因此,要想把赚到的留在手中,就需要在理财的基础项目中下功夫,在教科书中见真章。

理财札记:理财不在于你赚到了多少钱,而在于你能留住多少钱,并使它保值增值;赚取财富困难,保持财富更难,运用财富难上加难。对于高三生来说,这两句理财格言都格外值得深思。

第五课

增仓VS减仓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一头布里丹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堆干草料,西边是一堆新鲜的嫩草。驴子跑到大堆的干草料处刚要吃,突然想,西边的草料新鲜,肯定更好吃。等刚跑到鲜草边,它又想,这堆草虽然很嫩,可别的驴子把那一大堆干草料吃光的话,自己就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就这样,小驴不停地往返于两堆草料之间,最终又饥又饿,死在了草堆旁。

理财启蒙:如果说增仓是一种勇气,那么,减仓则是一种智慧。布里丹毛驴之所以会饿死在草堆边,就是因为它不懂得舍弃。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富有哲理的概念——机会成本。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称为得到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它就像舍得这个词,有舍才有得,欲得必先舍。但是在高三理财的过程中,许多考生都没有参悟舍得的深刻含义,脑中也没有机会成本的概念。如为了所谓的难题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是希望每一次的模考都能赢得满堂彩,若稍不如意便纠结不已,影响了下面的计划,他们都是想着一味谋取最大利益,结果却总是徒劳,这不正是现实版的布里丹驴子吗?

理财实践:睿智的理财人在投资之前,总是会对投资的项目进行总体的分析,然后进行取舍。同样,高三理财人也需要在高三伊始就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整体的规整,静下心来想想,我现在欠缺的是什么?哪些是需要抓住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经过优化组合,才能最终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比如,你的数学是弱项,那么,你的合理预期可能就是半年内数学达到90分,若是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就要主动舍弃高难度的题目而重点投资基础项目,其实这就运用了机会成本的理念,放弃的高难度试题就是使数学得到90分的机会成本,这个成本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

再比如,当我们某些科目的分数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或者提升较小时,我们同样需要计算一下机会成本,把有限的资本投入到能够带来更多收益的科目中去。放弃更少,收益最多,何乐而不为呢?

理财札记:在理财界,有句非常著名的投资格言:真正的投资高手是懂得何时减仓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位成功的投资者不仅要懂得何时买入,更要懂得何时抛出,以保持收益的最大化。对于刚踏上高三理财路的理财新手们来说,这句话是不是很有启示意义呢?

作为开学不久给考生的第一堂课,不知各位听得如何?想得如何?又会做得如何?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你们在步入高三之际,能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挥汗淋漓地大干一番,收获金灿灿的果实。 

来源:高校招生

来源: 高校招生|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