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复旦“望道计划”:以兴趣为导向 少十分也行
阅读: 216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3/12 16:45:49
分享到:
在复旦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中,首次亮相的“望道计划”引人注目。
根据复旦招生办发布的消息,“望道计划”推优直选自主招生共有430名学生通过面试。
“望道计划”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学生?哪一类学生适合报考“望道计划”?这一计划背后包含复旦人才培养环节哪些深层次的考虑?日前专访了复旦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副校长陆昉教授。
对于“望道计划”学生的培养现在已经启动。各院系会指定一些教授主动联系他们,指导他们拓展阅读,或者提前思考、研究一些学术问题。
记者: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方面的改革力度一直很大。今年新推出“望道计划”并组织专家对这一批推优生进行单独面试。请问,“望道计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陆昉:“望道计划”主要是面向文、史、哲、数、理、化、生、医8个学科,旨在为这些基础学科培养一些领军人物。
在大学的招生环节,专门为基础学科的人才储备预留一些政策空间,其实是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基础学科的发展和繁荣,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也关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但从目前的大学招生来看,很多成绩优秀的中学生受到一些社会影响,偏爱选报所谓的热门专业,而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的一些基础学科和专业,要面对“被调剂”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因为考分不够高、无法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专业。
从治学规律来看,只有当一个学生真正热爱一门学科,以兴趣为导向,他才有可能在特定的专业领域里有长足的追求。而这样一批有潜质、有学科兴趣的学生,在中学里是存在的。这类学生在高考时可能不属于最高分段的考生,但成绩也并不差,而且喜欢从事学术研究。我们推出“望道计划”,其实就是想把这一批学生招进来。
所以,“望道计划”的录取政策也相对比较优惠。获得“推优直选生”预录取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只要达到一本线以上20分就能被录取。
记者:通过“望道计划”进入复旦的学生,在今后的入学“待遇”上,和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
陆昉:“望道计划”学生入校后,可以优先申请进入复旦的五大书院之一——任重书院。他们将接受各学科老师的个性化指导,在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具体方法上,做出更多的尝试和拓展。
“望道计划”的学生应该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和平行班学生比起来,他们不仅拥有本专业的知识,而且更喜欢主动学习、探索问题,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思考。
事实上,我们对于“望道计划”学生的培养现在就已经启动了。对于在今年面试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各院系会指定一些专家、教授主动和他们取得联系,指导他们拓展阅读,或者提前思考、研究一些学术问题。在这批学生正式进入大学前,我们的人才培养已经介入。
“望道计划”不另设基地班或小班制,对学生实行自主申请、动态进出的管理方式。通过“千分考”以及高考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加入“望道计划”
记者:早在16年前,复旦就开设过专门面向基础学科的文科基地班和理科基地班;目前,复旦每年举办“博雅杯”,选拔一些适合攻读文史哲专业的好苗子。和过去的基地班以及“博雅杯”比起来,“望道计划”在人才培养方略上有哪些不同?
陆昉:复旦当时开设基地班,也是希望培养一些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好苗子。但如今看来,基地班的一些办班经验和教训是值得吸取的。比如,当时的基地班实行小班化,基本是封闭式培养。一个学生被基地班录取后,本科四年就是基地班学生,基本不太可能流到平行班;但把学生“圈”起来集中训练、培养的方式,可能不一定适合拔尖人才成长。我们后来就慢慢发现,一部分文基班的学生出于就业需要,大多都选择了在求职时似乎更有优势的中文系。这样,历史和哲学专业就流失了很多人才。
12
来源: 文汇报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