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录取专业不喜欢怎么办?
阅读: 1019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9/15 17:14:20
分享到:
在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很容易出现一名考生虽然被录取,但却对学校或专业不满意的情况。有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不满意。
2012年高考录取接近尾声,如果你没有被录取到心仪的专业,也不必沮丧,大学仍给你提供了重新选择的机会。而大学教授也说:随着通识教育日趋盛行,专业概念日渐淡薄,培养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既有实行通识教育的大学,也有实行职业教育的学院。对于前者,学校其实不应该把专业划分得过细,甚至可以在本科教学中不分专业,你也不应特别在乎专业,而应关注自己通过专业学习获得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后者,学校则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选择这些学校,你应关注自己的专业兴趣。
如果考生进入的是一本院校,不应特别在意专业,而应在意怎样通过专业学习,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如果考生进入的是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则有必要更多关注专业,因为这关系到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以便今后更好地就业。
如果确实对专业不喜欢、不满意,也难以转变专业观念,则可利用高校的相关政策,争取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或者在大学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大致有以下一些政策。
其一,换专业政策。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纷纷推出换专业政策。具体操作是,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结束,给予部分学生换专业的机会(换专业的比例从5%到30%不等),有换专业意愿的学生可根据换专业条件提出申请。各高校的换专业条件,基本包括高考成绩、大一学业成绩、换专业考试成绩等几方面,分析这些条件,一个结论就是,努力学习好本专业以达到换专业的目的。这样的换专业政策,确实显得很“荒谬”,但也是当前高校的无奈之举。如果你准备换专业,那么,先不要抱怨本专业,努力学习好本专业,你才有换专业的希望。
其二,专业辅修政策。由于换专业的名额有限,还是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想换专业却未果。对于这类学生,在本专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的课程。我国不少高校,包括一些二本院校在内,都有专业辅修政策(辅修的比例从20%到60%不等)。专业辅修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学好本专业,也要花时间学习其他专业,但如果能把握这一机会,将在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专业辅修证书,显然拓宽了自己的就业渠道。
其三,跨校选课政策。在上海、北京等地,高校之间有跨校合作,比如上海西南片高校和东南片高校,就推出了跨校选课。一个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可以跨校选修另一校的课程,获得规定的课程学分,可以拿到这所学校的专业证书。这是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专业的好机会,但从近年的情况分析,最终修完课程学分,拿到证书的学生并不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觉得在学校间奔波太辛苦,很难坚持下去。
其四,如果高校没有上述政策,你也无余力把握各种机会,那么经过四年学习后,还有机会通过考研换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根据目前的考研政策,不少专业,对报考学生的本科专业限制不强,因此,如果你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会给你再次选择,当然,把握考研机会,需要你付出并不亚于高考的努力,从目前的考研竞争程度看,竞争程度已经超过高考。
所以,大学里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没有资源,只要你努力做好规划,是有很多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的。问题在于,一些学生抱怨自己进了不喜欢的专业,将此作为一个不努力学习、在大学里混日子的借口。事实上,在终身学习时代,就是全日制高校没有这些机会,学生还可以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领域和网络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可以去读一个自己喜欢的网络教育专业,也可利用网络公开课资源,学遍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程。
四招教你大学入学后改专业
进了不喜欢的专业,仍有很多机会去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大一后的转专业考试、辅修第二专业、插班生考试、考研究生,等等。但是,这些考试的竞争难度并不亚于高考。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积极争取,持之以恒,总归会迎来一片光明。
【转专业】
林雨思:转专业必须提前准备
从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
转入复旦大学翻译系
别害怕竞争,想转就要去争取。”这是林雨思转专业成功之后的经验之谈。
林雨思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大学的,环境科学也是当时她主动填的专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并不想毕业后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于是萌发了转专业的念头。“翻译挺好的,学好了以后还能翻译环境科学的文章,两全其美。”林雨思这样说。
林雨思也不是没有纠结过,转专业意味着她要留一级。从理工科跨到文科,这种专业跨度大的选择,往往需要付出降级的代价,大学念五年的压力着实不小,“我争取早点修完。”她十分乐观。
翻译系这届就招收三个转专业的学生,同学们都觉得太困难了,就放弃了。我就想去试试。”说到整个考试到录取经历,林雨思觉得还是相对轻松的,毕竟她的英语底子还不错。笔试内容基本都是英语知识。面试阶段采用全英语对话,林雨思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提问,例如“你为什么要转专业?”、“你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等等,最后是做一些现场翻译。林雨思说:“面试的时候总有一些固定问题,可以前期做一些准备,这样心里就有点底了。”
林雨思在明确了想要转入翻译系后,就去旁听了翻译专业课,对课程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她建议,在可选公共课的阶段,同学们可以选择想转入的那个专业的选修课,提前熟悉教学环境、老师教学风格;也可以与专业老师沟通自己想转专业的想法,听听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想法,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那个专业。
【辅修第二专业】
张吟洁:学有余力是辅修的前提
本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英语系
辅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
张吟洁在大学四年内,分别修完了两个专业的课程,获得双学位,苦和累自然是不必说,但只要是真正兴趣所在,她就决不轻易放弃。
学有余力是考虑辅修的前提。大学一年学习下来,张吟洁成绩不错,本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压力。她说,“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会计,大二又有这个机会可以通过辅修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报名去了。”
二专”与本专业最起冲突的就是考试这个阶段。不仅要复习本专业的课程,还得腾出时间复习“二专”,“二专”考试如果不及格,补考或者重修甚至比本专业课程更麻烦。张吟洁坦言,到了考试阶段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候十几门课的考试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建议,选择辅修的同学要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些较为简单的课程可以考前突击,但一些更注重理解和积累的课程需要平时一贯地坚持复习。
平时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上‘二专’,几乎只有星期五晚上有空,真的挺累的。”辅修需要坚持,拿到学位证书时的成就感也是普通学习无法比拟的。现在,张吟洁从事项目与流程改进的工作,“二专”对她来说多少还是有点帮助的。比如,她懂得一些企业运作的基本常识,知道怎样反馈重要的信息给同事,等等。张吟洁说,虽然现在的职业与专业关联不大,但她还是从专业学习中收获很多,而这些收获是可以一辈子受益的。
【插班生考试】
秦大廉:考插班生不能盲目跟风
从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
考到上海大学国际金融系
秦大廉作为插班生进入上海大学学习那年,正是插班生最为“时髦”的一年,而他给出的关于插班生最基本的建议就是“不要盲目跟风”。
秦大廉是一名文科生,2006年参加江苏高考,由于当年江苏高考数学特别难,他的高考分数只到了二本线。他希望到上海读书,用他的话说是“以城市、地段选大学”,最后他被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录取。
进入大学学习了行政管理专业后,秦大廉并不讨厌这个专业。他明显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他还结交了不少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去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
大一结束后,秦大廉通过插班生考试的方式——转学校、转专业,来到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学习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对理科基础要求不高,特别是高等数学,我的英语也有一定优势,这样准备考试的难度就小很多;其次,上大是一所‘211’重点大学,师资力量相对更雄厚,各方面机会也更多。当然,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上大的这个专业也更利于今后的就业。”
秦大廉在准备考试阶段,主要攻克了英语。他回忆说,英语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等基础部分。他特别提醒未来想考插班生的学生,“不同专业对学科有特定要求,比如理工科对数学要求较高,文科对英语要求较高,在备考阶段,应该对所转专业的学科要求有一定了解,针对性地复习,以免广而不精,真正考试的时候反而不讨巧。”
然而,插班生不是那么好当。“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像狗一样学习。”秦大廉笑着说,为了要补齐第一年没有上过的课,他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上课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也影响了他与同学间的交流。秦大廉明显感觉到同学们不自主地排外,再加上他本身不苟言笑、喜欢安静的性格,一度使得他在社交方面很沮丧。秦大廉说:“想要克服这样的情况,时间是很关键的,凡事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如今,秦大廉已经毕业从事投行工作两年多,谈及当年做出的“插班生”的选择,他笑着说:“总是利大于弊的。就算选择错了又怎么样,何况选择就没有对错之分。”不久,他将前往全美国排名前20的一家商学院攻读MBA课程。
【考研】
汪海:有了兴趣,就没有冷门
从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
考到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
作为一名考研大军中的“二跨”(跨学校、专业)学生,汪海这么“费尽周折”就是为了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汪海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本科四年的学习已经足够了。当初,小汪以580多分考进上海外贸学院英语系,他的专业选择有以下考虑,“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较好;本身对文科有偏好,尤其是语言类学科。”大学本科四年的英语学习让他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远不能让他满足。即将本科毕业的他,面临选择。
圈外人的看法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学习研究的东西,圈内人认可就好。”汪海十分自信地说,“20%生计,80%兴趣,这就是我选择这样一个冷门专业作为我未来学习方向的原因”。本科毕业无非就三种选择:出国、工作、考研。“本科毕业就出国的话,得花爸妈的钱,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们压力太大了;我又比较懒,不想这么早工作;剩下的就是考研了。”
起初,他的父母不反对他转专业考研,就是反对他考外国哲学这个专业,担心他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但是,汪海摆事实讲道理,父母还是妥协了。
二跨”考研还是相当困难的。他主要面临两个困境:第一,学校资源、导师资源不足;第二,专业程度不够。为了走出困境,小汪除了拼命学习,还上网搜寻了不少相关导师的资料。“我跟一位复旦法哲学的教授联系过。咨询考研的相关事宜,他也很礼貌地回复了我,但很多信息仍十分模糊。”
汪海说,“‘二跨’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获取资源的能力,相比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外校的信息资源是很少的,甚至几乎是没有。想要成功考研,特别是文科,应该多读心仪导师的书、了解圈内学术进展,尽可能地认识导师,与他进行交流。”经过政治、英语、专业课的考试,汪海被录取到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法哲学方向。
今年下半年,汪海将开始法哲学的学习。“我以后要走的就是学术路线”,他很明确地说,硕士毕业后有能力的话他还将出国继续念博,还会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专业。
来源: 网络 编辑: xinglinghua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