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3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不少刚刚速读考试说明的老师发现,与去年高考的考试说明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均有不同程度的微调,考查内容体现了新课改后命题“稳中有变”的思路。记者约请中华中学的高三备课组长,对考试说明中体现的考点变化进行了解读。
语文
古诗文默写“三加三减”
李玲(中华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2013年考试大纲承袭近两年的考纲风格,以稳定为主,局部微变。其变化如下:
1.古代诗文默写“三加三减”:增加了《三峡》(郦道元)、《春望》(杜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减去了《蒹葭》(《诗经》)、《望岳》(杜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课内)为50篇,通常列入当年考试范围的只有25篇,2012年之前入选当年高考的25篇篇目固定,已延续多年未变,2013年的“三加三减”多少有些意外,到目前为止各校均沿用老25篇,希望能及时调整,新换篇目出现在高考中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2.加试中的名著篇目“一取一舍”:选取了老舍的《茶馆》,舍去了曹禺的《雷雨》,这是江苏高考设置加试以来第一次更换篇目,2013年的《茶馆》可能要热一阵了,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典型题示例”成语题型增加:2012年成语题一改历年的考试形式,由给出4个成语,到给出6个成语,难度略有加大,考查的题型更接近全国卷的选用、衔接题的考查形式,江苏卷此题集成语、选用、衔接为一体,可谓用心良苦。
4.精心推敲用语,选词更科学。新考纲有五处用词调整,旨在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如诗歌的鉴赏评价中,删去“把握作品内容”;将“从发展的角度”改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等。
数学
两个A级考点今年不作要求
杨厥帅(中华中学高级教师)
今年的考试说明在2012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将统计部分的“变量的相关性”及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A级要求降为不作要求,其他不变。但40分的附加卷对空间向量的考查要求并没有降低,因此理科生依然要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对于理科学生而言,“空间直角坐标系”依旧是A级要求。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其考查热点相对集中,命题力求在创新背景下展开对“三角与向量、数列与不等式、直线与圆”等8个C级考点的重点考查,且对“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及“立几的平行与垂直”等B级考点也是青睐有加。因此,复习的重点不言而喻。
建议考生在复习中重视对高考热点问题的训练,加强归纳、总结,以提高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发挥每次考试的定位、摸底功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及下阶段的训练重心。
英语
要求读懂媒体简短文章
陈春阳(中华中学高级教师)
2013年考试说明,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并依据国际权威词频表对词汇进行了增删与校订。
主要变化体现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上。
1.阅读要求。在总体要求上增加了要求考生读懂各类媒体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在具体要求中,把原来的“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主要内容或作关键词词语转换”改为“提炼文章提纲、概括主要内容、理解关键信息。”
2.书面表达。特别增加了说明:看图作文的“图”不局限于某一类的图,如漫画、广告画,也包括其他图片、照片等情景材料。考生们可根据情景图示的寓意、内容或情节线索,传递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应覆盖提示的要点,但避免仅根据提示文字做简单翻译。
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化,建议考生在抓好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重突出阅读和书面表达的训练,进一步加强看图作文的训练。
物理
考点从99个减为98个
钱嘉伟(中华中学教研组长,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2013年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的考点从去年的99个变化为今年的98个,总体保持稳定,变动不大。
几处变化是:删去原考点“变速直线运动”;考点“牛顿
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的说明从原来的“不要求定量求解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提升为“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体的情况”,并在典型题示例中举例说明;考点“能源和能量耗散”改为“能量守恒”;考点“平抛运动”改为“抛体运动”,但限定“对斜抛运动的计算不作要求”;考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说明从原先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变化为“计算不作要求”;“库仑定律”从二级要求降为一级要求;考点“交变电流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和图像”的说明被去掉;3-3模块中,对涉及分子动理论内容的几处考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使之表述更加严谨、简洁,真正实质性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个1级考点“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备考建议:突出主干知识,所有级要求全部集中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因此力学和电磁学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备考过程中必须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新增的以及要求提升的考点给命题者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这些变化最值得教师和考生重视。复习时要在老师指导下,加强针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抛体运动”等考点的相关训练。
化学
有些考点进行了重新归类
蒋腊梅(中华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两点:一是“既关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的实际情况,又能发挥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二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将原来用“化学用语”的地方改成“化学语言”,同时增加了“认识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在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作用”和“熟悉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将“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改为“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要求得到进一步明确;将“能根据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化学反应反应热的计算”改为“能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更加贴近高考考题的实际情况。
另外,对有些考点进行了重新归类,特别是在有机化学模块考点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考点的物质结构和性质部分,这样使得考点更加符合化学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
由说明表述可见,高考对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复习中要重视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教学,挖掘化学知识背后隐含的科学和社会价值,这在近年高考题中都有体现。
生物
考查内容有两点变化
张鸿亮(中华中学教师,生物特级教师)
主要变化有三点。
1.命题指导思想的表述:将“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修改为“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力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修改为“具体表现在”。此变化说明高考试卷将更加重视对考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查。
2.考查内容的变化:在选修模块的模块中将“3.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修改为“3.微生物的利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级要求还是A级。实验考查内容中将“19.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修改为“19.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级要求还是A级。这两项变化是2013年考试说明最重要的变化,与2010年江苏省生物教学要求(修改稿)相符合,高三教师和各位考生需要特别关注。
3.典型题示例的变化:在单项选择题中由19题缩减为16题,并更换了2道题。多项选择题没有变化。在非选择题中更换了4道题。从换题中看出对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的影响的实验、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实验、水稻光合作用实验等更加重视,注重对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命题指导思想相吻合。
地理
新增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武小冬(中华中学教师,高三骨干教师)
考查内容的变化有:
1.必修1“自然灾害”考试内容中,对“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新增了“防治措施”。
2.选考内容中的海洋地理部分。海洋和海岸带的考试要点中,由6点缩减为4点,将“海水运动”和“海平面变化”两要点删除。
3.其他变化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中有部分文字调整。
与往年相比,总体上要求平稳,稍有微调,要求没有明显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对学生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历史
新增“克里特文明”等考点
周立新(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学教师)
2013年《考试说明》与2012年相比,总体感觉是考点增加的部分多,减少的部分少。
新增加的考点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性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途径与影响、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因素、克里特文明、奥斯维辛集中营。
删去的考点有: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天京变乱、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依据考试说明,我们认为今年的历史复习备考要特别关注以下四点:
1.热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等。
2.重视历史小论文的规范格式和撰写技巧,“典型题示例”的8道主观题中涉及该要求的就有两道。
3.加强文明史的教学,尤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对其作用及影响的剖析应成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4.情景测试题的解题技巧是增分的法宝,可按照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
政治
比去年多6个必考考点
陶德华(中华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总体来看,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其中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基本没有变化,考试内容与典型题示例作了一些调整。典型题示例方面主要调换了一些近年来的新考题。
从“考试内容”来看,2013年必考考点总数为191个,比去年增加了6个。其中《经济生活》仍为55个考点,增加了2个考点:“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完整删除了1个考点:企业的含义,修改了12个考点。《政治生活》共46个考点,增加了1个考点:“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删除了1个考点:“国家的含义和根本性质”,修改了3个考点。《文化生活》共41个考点,增加了1个考点:“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删除了1个考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修改了5个考点。《生活与哲学》共49个考点,增加了1个考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修改了3个考点。
选考内容中,《经济学常识》共26个考点,删除了2个考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修改了1个考点;《国家与国际组织》共30个考点,增加了1个考点:“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修改了5个考点。
各模块中所修改的考点内容主要为删除考点中有关“含义”的部分,如商品、货币、纸币、储蓄存款的含义等均删除了,以及对一些考点表述上去掉一些具体限制,如“劳动就业的意义”中去掉了“意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中去掉了“关系”等等,还有的是对原考点进行了合并或拆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