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热点评论:异地高考破冰前行 改革还需渐进化
阅读: 492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3/15 9:51:08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按照"由各地自行制定方案"的精神,地方政府很容易选择设置门槛。

葛剑雄:比如广州、上海,政府要对当地居民负责,就不会把当地的资源用到外来人口中,所以就存在问题了。所以现在必定要提出一个准入的标准,比如北京,如果现在开始所有外地人都能来高考,北京也受不了。而且这也不公平,有能力的可以来,没有能力的又怎么办呢?我们说的公正是机会公正。

葛剑雄特别提醒,异地高考首要解决的是随迁子女的教育和升学便利,而不是全面放开。

葛剑雄:异地高考最早的目标是给在异地上学的人解决不方便,并不是全面开放的问题。大家的目标要实事求是,一步步来,合理是相对的,各方面利益都要兼顾,外来人口的权益要保证,本地人的权益也要保证。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字,2013年全国的高考报名者当中,涉及异地高考的有三千多人。但各地的随迁子女当中,今年有异地高考需求的人数,显然不止这么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都坦言,现有的政策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袁贵仁:教育部作为职能部门,认为各地做了很大努力。我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考高考问题的文件,下发才半年时间,要完全解决、人人满意,不可能,我们认为目前的进度是好的。

罗伟其: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外来工子女都满意,会尽可能让大部分人满意。

广东的异地高考政策分三步走,在北上广三地,算是门槛相对较低,也比较有"盼头"的方案,但当地教育部门面对本省学生家长的压力也就更大。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告诉广东媒体,他和广东省的官员曾经多次请求教育部增加广东的高考招生名额。

罗伟其:压力很大,那么多外来务工人员,能不能在指标上和以后的高校设置上给予倾斜,教育部党组都专门在原则上做过讨论。但是得逐年来,因为总量不可能一下增加很多。

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改革的目标还不仅在于高考。

葛剑雄:不仅是大学问题,还有异地教育问题。比如现在一些外来人口多的地方,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本地学生。但是中央并没有给他专门拨钱,这是不合理的。中央应该把原来给学生的钱,转移支付,不够的部分们再添。

袁贵仁:现在有26个省已经开始解决中考问题,有9个省今年开始解决高考问题,其他很多省份将在2014年解决。

记者手记:高考制度改革,几乎是中国各种改革问题的缩影:它的问题源自各地发展的不均衡,有既得利益的群体,也有渴望变革的力量,无论步子迈得大还是小,都会牵动人心。现在,还常有在京的外地学生父母去教育部门表达心声,民众对改变还有期盼,改革就没有停步的理由。

12
来源: 中广网 编辑: bingxue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